2017年6月14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湖北分会钟祥办事处负责人,钟祥市北山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凌云先生在原钟祥市政协主席贺主席带领下, 在钟祥市委机关大院,拜访了96岁革命前辈许耀林先生,汇报了筹备成立钟祥北山历史研究会事宜,许老非常高兴,回忆了战争岁月,讲述了革命故事,许老说:北山人民情深似海,恩重如山!你们年轻人继承先烈遗志,传承北山红色文化,这是好事!早就应该搞!建立北山历史纪念馆,恢复重建一批革命遗址,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迫在眉睫....... 许老拿出其报刊文章《难忘的北山人民》给大家看,授权本微信公众号发布! 难忘的北山人民 ——献给为抗战做出贡献的北山人民 许耀林 许老认真阅读《关于筹备成立钟祥市北山研究会请示》 我本是荆门人,但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是战斗、生活在北山地区,是北山人民养育了我,北山党组织培育了我。我因此,对北山的人民群众,以及这里的山山水水,我是有深厚感情的。这种感情的产生,又渊源于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 1940年秋,豫鄂边区新四军挺进襄西,很快站稳了脚跟,开辟了以北山、石牌为活动中心区的襄西抗日根据地。北山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发展襄西敌后抗战的桥头堡,是襄西党组织联系鄂豫边区的通道和纽带。随后,在这块土地上,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猖狂进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其所以能这样,一个重要的 条件,就是因为这里有着良好的革命土壤,极好的群众基础。 早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北山就有了党的组织——下胡家集党支部,农协会员万余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北山享有“小洪湖”之美誉。贺龙、段德昌多次率红军主力转战北山,在这里帮助成立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一批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加入了共产党。两次革命虽然失败,但在北山打下了较了的群众基础,为在抗日战争中开展敌后游击战创造了良好条件。 抗日战争爆发后,英雄的北山,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为夺取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潘胡与荆门交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建立过两个乡政权。一个叫自治乡抗日民主政府,一个叫团结乡抗日民主政府,解放后设立潘严乡,胡垸乡,后合并为胡集乡、潘胡乡,现是冷水镇的一个管理区。据有关史料不完全统计,日军侵占潘胡,杀害当地军民254人。廖家湾被反复杀得变成了“寡妇湾”。1942年春,盘据牌楼岗据点的日军,“扫荡”驻廖家湾的新四军扑空,仅一次就抓去了6个青壮年男子,严刑拷打,狼狗咬,刺刀戳,这6个青年坚贞不屈,没有供出新四军的去向,被活埋在牌楼岗。那时,潘湖不到700户人家,深受其害的就有580户,死绝77户,烧毁房屋142户,1070间,烧光86户,日伪(顽)军抢杀耕牛650头,猪1030头,抢走骡、马、驴160匹,粮食34万余斤。1941年农历五月初一,日军“扫荡”潘胡,到处抓“花姑娘”十七八岁的姑娘脸抹锅底灰,妆扮成老妇人,四处躲藏。胡家嘴有三个妇女被鬼子抓到据点,轮奸7天才逃脱;邓庙有个妇女被鬼子强奸后,用乱枪打死。 1942年5月,乘新四军主力转移之机,驻荆门日军司令部联合子陵铺、牌楼岗、朱堡埠、冷水铺等据点的日伪军,配合国民党土顽,对北山地区发起大“扫荡”,见人就杀,见房就烧,10天之内杀害群众百余人,连孕妇和三四岁的娃娃也不放过,这次整个北山烧毁房屋2100多间,抢杀牛、马、驴、猪1000多头,抢劫财物7000多件。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总之一句话,根据地人民损失惨重。 北山人民为打击侵略者,救国救民,他们踊跃参军参战,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为襄西新四军建军和保卫根据地建设,做出了贡献。 许老讲述革命故事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山人民深深懂得,除了武装反击侵略者和反动派,别无生路。所以,当时的北山,就像到处堆满了干柴一样,只需一点火星,就会燃烧起来,群众抗日的热情特别高涨。 1940年2月,襄西党组织通过在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第七十七军任副军长兼一七九师师长的中共秘密党员何基沣的关系,做统战工作,利用友军成立搜索大队的机会,从北山等地挑选了一批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80余人,到一七九师搜索队当兵,使我党在襄西有了一支用合法名义掌握的正规抗日武装。后来,这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部队开往豫鄂边区编入新四军,成为派往襄西,开辟襄西抗日根据地的先头部队。 1940年6月,在日军突过襄河的前夜,中共北山地下党组织筹建抗日武装,叶云等带领13条枪上了北山。不到一月,武装发展到近30人枪,成立了北山抗日游击队。7月,李先念派毛凯率“远植大队”挺进石牌,北山游击队率先与其会合,后编为新四军豫鄂边区挺进纵队襄西独立团警卫连,叶云任连长。后来北山人民还多次输送大批优秀儿女参军参战,补充和壮大新四军主力。仅潘胡管理区这个范围内,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军的就有253人。 1941年春,在北山区委、区署的领导下,成立北山独立营。基干民兵扩大到4个中队,190余人;普通民兵发展到250余人。15岁以下的牧童参加儿童团。群众武装起来,组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站岗放哨,侦察敌情,监视敌人,防奸除奸,“拨钉子”、“打围子”,破坏敌人交通和通信设施,为新四军传送情报,当向导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胡家集当时被称为“过街泅”,任何欺压百姓、反动凶恶的敌人,不管是日本人也罢,日伪维持会也罢,国民党的顽固派也罢,都不敢在这里长扎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这里除了“七霸”,抗日战争时期又在这里连除“七害”,“三打李用民”等等,都是例子,原因就是这里的人民觉悟高,革命的传统好。 北山人民努力发展生产,节衣缩食,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抗战,克服了敌人经济封锁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生活的极度困难,赢得了坚持斗争的胜利。 穷山僻壤,驻扎那么多军队,又受到日伪顽军的包围和夹击,部队天天行军打仗,生活确实是一大难题。特别是粮食,经常出现危机。群众手中无粮,多以糠菜度日。然而北山军民没有被困难吓倒。1941年大旱,自治乡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开展生产自救。一是兴修水利,拦港筑坝,修整堰塘,千方百计栽一些水稻;二是上山开荒,扩大旱作物面积,多种红苕,多种芝麻、绿豆、荞麦,多种蔬菜、瓜果;三是利用山区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养蚕、烧炭、烧石灰、挖药材;四是上山采野生食品加工储藏。收获的粮食,群众省吃俭用,从牙齿缝里节省下来,支援部队。在当时,群众把为新四军办事看成一种光荣,把抗日积极分子看成自己学习的榜样。如果有人在支援新四军方面表现得突出,当地群众都从心里佩服他们,亲切地称他“政委”、“区长”、“队长”。一些劳军的事都自觉地找他们商量。 部队呢,每逢打一次敌据点,或深入到敌据点附近打一个“土围子”都要开仓济贫。军民之间,鱼水相依,亲如一家,共度难关。由于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部队在北山就如鱼得水,越战越勇,群众也离不开自己的军队。他们把自己的感情和命运,同新四军紧紧地连在一起,不管敌人多么凶残,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听说新四军的游击队还在这里,就觉得安全有了保障,心里踏实了。1942年秋收时节,田里的稻谷一片金黄。可是,在北山境内,由于敌军、顽军不断骚扰,群众不能下地收割。在这种情况下,北山坚持委员会分析敌情,认为当时最大的障碍是邓克昌、李用民两股土顽,他们乘鬼子打闹之余,几乎天天要到我们根据地抓人、要钱、抢粮、抢牛。顽军之所以这样,是由于我军留在北山的力量太小,便乘机欺压百姓,搜刮民财。针对敌顽欺软怕硬的心理,坚委采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良策。一夜之间,向自治、团结两乡7个保的数十家富户,发现“借粮援军”的紧急通知。《通知》说:“兹因近日军需在急,特向贵户筹借大米××石××斗,以应军食,限即日办齐不误!北山区抗日民主政府”通知发出后,敌、顽军大震,真以为新四军大部队要到,邓克昌、李用民急忙撤离北山,鬼子和伪军也都缩在据点里,20多天不敢出动。北山军民奋力抢收,喜气洋洋地结束了秋收战斗。记得当时还编唱有这样一首歌谣: 八月里秋风扬;吹得谷子一片黄。 北山军民喜洋洋;拿起镰刀收割忙。 快割快打快收藏;打谷碾米送军粮。 战士吃了打胜仗;打败敌寇保家乡。 白米饭香不给敌;饿死鬼子狗豹狼。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在我的脑海里,许多往事已被无情的年轮磨去,难以捕觅。然而,当年生活,战斗在北山的情景却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印象似乎愈加深刻,怀念之情也愈加强列。“我爱西山枫林晚,更爱北山人心丹”。是呀,我爱北山,我更热爱曾经为革命胜利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北山人民。 原载《抗战胜利50年征文纪实》
长按上面图片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
|